close

誠如維基百科的說明「公共政策是政府執政黨或其他社會公共權威部門,在特定時期為解決公共問題所採取的政策、選擇,立法與司法機構所制定法規中會包含這些執政原則,通常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或後果。主要以政府的法律法規決策和行動表現出來。公共政策是政府施展其職能的主要手段,屬於一種公共物品[1]

    我認為公共政策隨著時空環境的轉變,部份政策已經不合時宜或不符合公平正義,此時應當做適時的調整或修改,譬如:人口、國土、房地產政策等等,我們也可以說,公共政策經過時空轉變,或多或少都有不符合現況的地方,最理想的狀況是每年能夠固定做小幅度調整,慢慢改進,不至於在「積勞成疾」後,要做劇烈的變動,影響層面過大,造成社會動盪和不安,然而在現實情況上,似乎都是後者居多。

    台灣從2000年開始歷經兩次政黨輪替共16年,卻都沒有進行大刀闊斧的公共政策改革,之後將會漸漸地破壞台灣的社會結構和國家體質,後續的影響非常巨大和不利。公共政策修正需要經過定性、研究、論述、策略和評估等步驟,短則需要數年時間,長則要十數年,不是一蹴可就的事情,但是上至總統、縣市首長,下至立委和縣市議員,選舉任期皆為4年,要在任期內完成修正,實屬不易,並且公共政策改革屬於吃力不討好的事情,除了會得罪既得利益者,引起抗議和反彈,4年任期內不一定會得成效,也就沒有辦法提出政績,甚至大多數的民眾對於公共政策的關心度都很低,因此造成了政府官員和民意代表,喜歡花錢辦各式各樣的盛大活動、城市美化綠化等較為表面的事情,碰觸到困難和深層的陳年問題,往往丟給繼任者去解決,問題不斷地被推延也就越來越難處理。

    馬英九總統自20085月上台以來,有計畫的推動部份改革,然而成效並不彰顯,甚至造成部份社會衝突和動盪。我觀察一系列的公共政策推行情形,看到下列幾項問題:

    (1)朝野藍綠意識形態對立:往往使政策論述陷於混亂無法推動,還有部份議題牽扯到選舉因素和政黨利益,進而排擠了國家利益。像是2007年開始的進口美國牛肉政策,藍綠雙方經過利益算計,在野的一方,著眼於往後的選舉,大動作拖延和杯葛,誇大宣傳美國牛肉的毒性;執政方,在美國的壓力和貿易、經濟戰略下,急於強行開放進口,沒有徵詢畜牧業界和消費大眾意見,並且沒有落實食品安全管理的決心,在溝通和宣傳管道沒有作用下,引起民間的強烈反彈。

    (2)政策反覆沒有延續性:因為法令和風氣的關係,官員不想或沒辦法堅持理念,勇於任事。政策在推動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阻礙和困難,官員如果沒有堅定信心和負責地推動政策,反覆搖擺,恐怕會將讓原本好的政策變成一場鬧劇。像是20124月提出的證所稅政策,時任財政部長劉憶如表示調證所稅復徵是要達到賦稅正義的目標,接著排入立法院議程,前後總共出現10個版本、花費近300個小時討論,財政部內部開了20次以上的會議,股市下跌近1,000點,引起很多爭議[2]。在20125月底,國民黨整合出詭異的版本,個人證所稅從 8,500點起徵,對自然人採雙軌制,529日,時任財政部長劉憶如發布聲明稿,認為此版本與財政部原規劃之證所稅版本差異甚大,她在政策理念上無法認同並請辭財政部長。最後在短短1年的時間又做了重大修改,2013625日,立法院三讀通過證所稅修正案,取消8,500點課徵門檻、散戶免徵和售股新台幣十億元以上採設算課徵為主等條件。回顧整個證所稅政策在1年中反覆數變,提案和推動過程流於草率不夠謹慎,已造成社會資源浪費、擾亂台灣資本市場等不良影響[2]

    (3)對話和溝通不足:政府要成功推動政策,需要透過各種管道和平台,進行政策的論述、徵詢與溝通、實施步驟說明,對不同團體、業者、政黨和族群進行說明和溝通,最後凝具社會共識,過程不能操之過急,才得以將阻礙降至最小。然而現行政府沒有積極展開社會對話,凝具共識,招致了許多民怨。像是核四政策,如果可以經過充分溝通與討論,正反雙方的對立情形會比現在輕微許多,更可能將危機轉變成轉機。馬總統在去年4月也說到:「政府要持續做的就是讓相關資訊更加公開、透明、普及,也期待各方能夠持續對話、讓真相與價值能夠愈辯愈明。」我認為此類重大政策,對話過程不是短時間能完成,可能需要數年以上的時間,在核能科技、台電、政府、政治等方面也要邀請不同立場的團體和政府單位攜手討論溝通,即使還無法找出共識和解決辦法,至少可以化解日益升高的對立和衝突。

    台灣於19877月解嚴至今超過27年,從單一封閉的威權時代轉換成多元開放的民主時代,然而與歐美國家實施民主政治1200年時間相比,我們離成熟的民主政治型態,還有許多需要改進和學習的地方。一方面台灣有很多需要改革的舊法令和政策,要靠有能力和抱負的政府官員們推動並且漸進式的轉變,在過程中要記取這些年來的前車之鑑,才不會讓改革淪為空轉和內耗。另一方面我認為最重要的關鍵是在「教育」,需要宣傳和教育一般大眾對公共政策的參與和關心,並且推動完善的教育政策和制度,培養出具有良好公民素質的下一代,擁有正確的價值觀、優秀的學習能力、多元的創意等特質,如此能夠我國擁有越來越好的發展。

 

[1]維基百科「公共政策」條目
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85%AC%E5%85%B1%E6%94%BF%E7%AD%96

[2]證所稅啟示錄

http://pfp.gol.idv.tw/news-20130517-01.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jw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